2022-07-09 00:10:02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今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发布联合公告,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境内外投资者可以参与两地利率互换市场。
根据联合公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香港交易所集团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开展“互换通”合作,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清算等服务。
“互换通”推出的背景是什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全年,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债券交易11.47万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
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1年成交21.1万亿元。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人民银行持续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开放,利用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市场良好的合作基础,采取类似“债券通”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方式,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外电子交易平台、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的互联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稳步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
“互换通”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内地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促进两地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互换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互换通”的推出是对“十四五”规划关于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
推出“互换通”后,境外机构带来差异化需求增加,辅之以高效电子化交易、紧密衔接的交易清算环节等优势,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三方通过建立基础设施连接,共同支持“互换通”业务开展。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
“互换通”的创新与业务风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互换通”全面借鉴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对接境外衍生品市场最新发展趋势,以电子化交易、中央对手方清算为核心优化了现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互换通”采用报价机构交易模式,发挥报价机构稳定市场的作用。参考沪深港通机制,初期实施总量管理,在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综合考虑国际上金融衍生品交易、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将电子化交易和中央对手方清算相结合,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互换通”业务严格遵守宏观审慎原则,全环节多层面采取风控措施,重点防范跨市场风险溢出,织好防护网。
“互换通”遵守两地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北向通”遵守现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便捷境外投资者进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风险对冲。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其他品种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人民银行将与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并在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
准备工作预计需要6个月左右
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的要求通力合作,按照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推进系统建设、配套规则发布等工作,积极营造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入市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保障“互换通”顺利上线,更高效地服务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准备工作预计需要6个月左右,开通时间待获得监管批准后另行通知。
外汇交易中心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以不改变境内外衍生品电子交易习惯为出发点,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接入,在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与境内报价机构达成衍生品交易。外汇交易中心实时将达成的交易发送至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以下简称CCP)进行集中清算,实现交易清算直通式处理及全流程高效对接。
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场外结算公司通过CCP互联,共同提供集中清算服务,其中上海清算所服务境内投资者,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服务境外投资者;双方共同进行日常保证金及资金结算,并建立特殊风险准备资源覆盖彼此违约的潜在损失。
“互换通”充分借鉴现行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模式:交易端,通过外汇交易中心与两地CCP的直连,清算端,通过创新的CCP互联机制,在协议规则、入市交易、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多个环节,降低境内外投资者参与难度与复杂度。交易清算一体化机制安排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渠道。
人民币国际化正阔步前行
近五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境外成员”蜂拥而至,境外“活水”持续涌向人民币债券市场,中国与全球债券市场的联通步步深入。自2017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3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末增长了4.3倍,居全球第二。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境内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人民币;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有1038家,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达到751家,2021年债券通交易总量达6.46万亿元。
“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有利于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境内债券投资的兴趣,有利于让境外投资者持续重视中国市场,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将是趋势。且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工具制度等市场建设的完善,外资参与的品种会越发丰富。未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互换通”是深化内地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如同沪深港通和债券通改变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场的基因一样,“互换通”也将改变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面貌;“互换通”将方便国际投资者管理内地相关投资,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